木偶奇遇记

吉林美术出版社 [意] 科洛迪 著
好评数8.5万+ / 好评率99%

图书介绍

  • 作者:[意] 科洛迪 著
  • ISBN:9787538682731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01
  • 丛书名:
  • 开本:32开
  • 套装数量:
  • 外文名称:
  • 页数:
  • 正文语种:
  • 字数:

评分

4.9 非常值得推荐 超过10万+条评论
好评
3万+
追评
100+
中评
70+
差评
50+
视频
100+

内容简介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意大利人将《木偶奇遇记》、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一同视为“意大利重要的文学瑰宝。”

★统编版语文教材推荐,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必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审、受中国翻译协会表彰资深翻译家刘月樵全译本。

★意大利长篇童话形象,被翻译成240种语言,是被翻译版本较多、阅读范围很广的著作之一。


★孩子成长必读的启蒙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童话。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教会孩子忠诚、勇敢、爱与责任。

★入选法国《读书》杂志“影响我成长的10本书”。

★多次被迪士尼等公司拍成动画电影。


内容简介

一个木头雕刻出来的男孩子,居然自己活动了起来?这个调皮的男孩自私、懒惰,厌恶学习,让爱他的人伤透了心。然而,亲人的期盼让他迷途知返,他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悉心呵护,再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作者简介

卡洛·科洛迪,1826年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而来。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也翻译过法国的童话故事,然而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其中《木偶奇遇记》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译者简介

刘月樵,1940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意大利语专业,1964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工作至退休,任翻译,记者。1980-1982年,在意大利进修意大利语言和文学,中国意大利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2010年受表彰资深翻译家。主要翻译作品有《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


精彩书评

我费了几分钟功夫把《木偶奇遇记》读完后,我虽然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但我也被迷住了。―作家巴金

匹诺曹通过受难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理和途径。当他变成一个好孩子,制造出他的盖比都都因为高兴和满意返老还童。每一个大人都是盖比都,盖比都就是人类。――梅子涵


目录

目录

第一章/001

第二章/004

第三章/008

第四章/013

第五章/016

第六章/019

第七章/021

第八章/025

第九章/028

第十章/031

第十一章/034

第十二章/038

第十三章/043

第十四章/047

第十五章/051

第十六章/054

第十七章/058

第十八章/064

第十九章/069

第二十章/073

第二十一章/076

第二十二章/079

第二十三章/083

第二十四章/089

第二十五章/095

第二十六章/099

第二十七章/102

第二十八章/110

第二十九章/116

第三十章/124

第三十一章/131

第三十二章/138

第三十三章/145

第三十四章/154

第三十五章/162

第三十六章/168


精彩书摘

木匠樱桃师傅如何找到一块像个孩子似的,既会哭又会笑的木头。

从前……

“有一位国王!”我的小读者们马上会脱口而出。

不对,孩子们,你们错了。从前有一块木头。

这不是一段上等的木料,而是柴垛里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是冬季扔进炉子和小壁炉里用来生火和取暖的。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这块木头来到一位老木匠的铺子里。这位老木匠名叫安东尼奥师傅。然而,因为老木匠的鼻子尖儿总是晶莹光亮,红得发紫,活像一颗熟透了的樱桃,所以大家都管他叫樱桃师傅。

樱桃师傅刚一见到这块木头,就露出满心的欢喜;他高兴地搓了一下手,低声嘟囔()道:

“这块木头来得正是时候,我要用它做条小桌子腿。”

他说到做到,马上拿起一把利斧,要动手削皮,砍细。然而,当他正要砍下第一斧时,胳膊举在空中却不动了,因为他听到一个很细很细的声音哀求着说:

“可别用力打我呀!”

你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位善良的樱桃师傅该惊骇成什么样子啦!

他迷惑不解地在房间里东张西望,想看看那细小的声音出自何方,但他没见到任何人!他瞧了工作台下面,没有人;他打开一直关着的柜子看,没有人;他往盛着刨花和锯末的筐子里面看,也没有人;他打开店铺的门朝街上望了一眼,还是没有人!那么……

“我明白了,”于是他抓抓假发,笑着说,“看来,那个声音是我想象出来的。我们还是再来干活儿吧。”

“哎哟!你把我砍疼了!”还是那个细小的声音抱怨着,并大声叫起来。

这次樱桃师傅真的呆若木鸡了,吓得眼珠子都鼓了出来,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伸出来直垂到下巴上,活像喷泉池子里的一尊怪物。等他刚刚又能讲话时,便开始害怕地颤抖着身子,结结巴巴地说:

“这个讲话的细小声音,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然而这里没有任何人。难道是这块木头,他偶然地学着孩子,又哭又发牢骚吗?这个我可不能相信。这块木头就在这里,是一块用来烧小壁炉的,跟别的木头没有什么两样,是用来生火煮开一锅菜豆的啊……那么,难道里面藏着什么人吗?如果谁藏在里面,该着他倒霉。现在,我来收拾他!”

他这么说着,用双手抓起那块可怜的木头,毫不留情地朝房间的墙上撞去。然后他平心静气地倾听,看有什么细微的抱怨声没有。等了两分钟,什么也没听到;等了五分钟,还是什么也没听到;等了十分钟,还是什么也没有!

“我明白了,”于是他抓抓假发,勉强笑笑说,“看来,那个说出哎哟的细小声音是我想象出来的!还是让我们再来干活儿吧。”

因为他内心感到十分害怕,于是他试着哼出小曲来给自己壮壮胆子。

这时候,他把斧子放到一边,拿起了刨子要把木头刨平削光;但正当他上下刨着时,又听到那个细小的声音笑嘻嘻地对他说:

“请高抬贵手吧!你在我身上挠痒痒呢!”

这次可怜的樱桃师傅就像是遭了雷击,一下子昏倒了。当他重新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坐在了地上。他的脸似乎变了形,甚至那几乎一向是紫红色的鼻子尖儿,也被惊吓成铁青色了。

第二章

樱桃师傅把这块木头送给他的朋友杰佩托。杰佩托拿起木头,要把它做成一个神通广大的木偶,会跳舞,会击剑,还会翻跟头。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敲门。

“进来吧。”木匠说,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时一个非常活跃的小老头走进木匠铺子,他的名字叫杰佩托。然而邻居的孩子们,每当拿他寻开心,气得他火冒三丈时,都叫他的外号“玉米糊”,原因是他那黄色的假发套酷似玉米做成的糊糊。

杰佩托非常爱发脾气。谁叫他“玉米糊”,那就倒霉啦!他会马上变得凶如野兽,谁也没有办法制服他。

“您好,安东尼奥师傅。”杰佩托说,“您干吗这样坐在地上?”

“我教蚂蚁学算术呢。”

“这对您太有好处了!”

“杰佩托老兄,是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儿来了?”

“是两条腿。您知道,安东尼奥师傅,我来您这儿是求您帮个忙的。”

“我在这儿时刻准备为您效劳。”木匠回答说,同时他用双膝支起身子站起来。

“今天早晨,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

“说出来听听。”

“我想自己做一个漂亮的木偶;一个神通广大的木偶,会跳舞,会击剑,又会翻跟头。我想带着这个木偶周游世界,挣口饭吃,挣杯酒喝,您看怎么样?”

“好样儿的玉米糊!”还是那个细小的声音喊起来,不明白这声音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

听到有人喊他玉米糊,杰佩托老兄被气得满脸通红,跟一个红辣椒一样,于是他向木匠转过身子,气冲冲地说:

“您干吗冒犯我?”

“谁冒犯您了?”

“您叫我玉米糊!……”

“那不是我。”

“那您看一下,难道是我叫的!我说是您叫的。”

“我没叫!”

“您叫了!”

“我没叫!”

“您叫了!”

他俩越说越激动,从动嘴到动手,他们相互揪住假发,又抓又咬,打作一团。

打完架,安东尼奥师傅发现自己的手里攥着杰佩托的黄色发套,而杰佩托则发现自己的嘴里叼着木匠的灰白色假发。

“请把我的假发还给我!”安东尼奥师傅说。

“那您也把我的还给我,然后我们重归于好。”

两位小老头,在各自拿回自己的假发套之后,紧紧握手言和,并发誓要一辈子做好朋友。

“那么,杰佩托老兄,”木匠说着,做了个和解的动作,“您想让我帮什么忙呢?”

“我想要点儿木头,做我的木偶,您肯给我吗?”

安东尼奥师傅听后满心欢喜,马上拿起工作台上那块吓得他半死的木头。可当他正要把木头交给朋友时,那块木头猛然一震,竟从他手上滑了下去,狠狠地打在可怜的杰佩托那干瘦的胫骨上。

“哎哟,安东尼奥师傅,难道您就以这样的礼貌将您的东西赠送给我吗?您几乎把我打成瘸()子了!”

“我向您发誓不是我干的!”

“那么,是我干的喽!……”

“全怪这块木头……”

“我知道是木头,但是您把它扔到我的腿上的哟!”

“我没有扔!”

“撒谎者!”

“杰佩托,您别得罪我;否则,我叫您玉米糊!……”

“蠢驴!”

“玉米糊!”

“笨驴!”

“玉米糊!”

“丑猴!”

“玉米糊!”

听到木匠第三次叫他玉米糊时,杰佩托禁不住勃然大怒,他向木匠猛扑过去,于是两个人又大干了一仗。

打完仗后,安东尼奥师傅发现自己的鼻子上多了两道抓痕,另一位的上衣则少了两颗纽扣。这样,两个人旗鼓相当,不分胜负,最后紧紧握手,并发誓一辈子做好朋友。

然后,杰佩托拿起这块神奇的木头,感谢完安东尼奥师傅,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前言/序言

一位外国诗人曾说过:艺术之树常青。

确实,大凡一部当得起“艺术”二字的作品,总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长久的魅力,它总能够跨越无垠的空间,横穿漫漫时光,被各国的读者所接受,成为他们珍贵的精神食粮,成为他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从而延续着自身常青的艺术生命。

《木偶奇遇记》,就堪称这样的一部艺术作品。

自打《木偶奇遇记》问世以来,一百多年间,它究竟被译成了多少种文字?究竟刊印了多少万册?笔者曾努力去搜集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但还是难以悉数,无法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何况这些数据也在时时更新之中。意大利著名学者达妮埃拉·玛凯斯基教授,在潜心研究《木偶奇遇记》数十年之后,给出了这样一个权威的、惊人的论断: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圣经》和《古兰经》,《木偶奇遇记》是拥有读者最多、销售量最高的作品。”1880年,意大利《儿童报》邀请作家科洛迪为该报撰写一个分期连载的儿童故事。科洛迪于1881年7月动笔,同年开始在《儿童报》分期发表这个故事。1883年又出版了单行本。这就是他的杰作《匹诺曹的冒险经历》(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最早的中译本把它译作《木偶奇遇记》,这个译名颇为贴切,于是约定俗成,便流传了下来。

科洛迪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故事的小主人公匹诺曹的形象,把他的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夺目,并使之保持了内在的统一性。小说一开始就宣告了他不平凡的诞生。他是大自然之子,是木匠杰佩托用朋友送的一块极具灵气的木头做成的一个木偶,他像个精灵,充满生气,轻捷活跃,能跳舞,会剑术。他又富有幻想和冒险精神,时常会做出平常的孩子想都想不到的种种令人惊奇的事情来。当然,匹诺曹是个木偶,他也有着木偶的特点。他晚上睡觉把脚搁在火盆上,早晨醒来时,他的双脚已经被烧焦了。他一不留神掉到了水里,但却不会沉没,立马就会浮起来。

获得生命的匹诺曹又有着与他同龄的小孩们共同的特征,天真无邪,纯洁朴实,正直勇敢;当然,也会有和他们一样的毛病,任性,淘气,爱捣蛋,不守规矩,有时候还喜欢撒点儿谎。有趣的是,每撒一次谎,他的鼻子就不由自主地长长一截,成为长鼻子木偶。

匹诺曹的淘气、反抗的行为,给他带来了欢乐、苦恼和希望。一天,他从老木匠家出逃,自个儿去闯荡世界,去冒险。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遭遇了无数充满悲喜剧色彩的灾难,可说是吃尽了苦头。他开始明白事理,在一位仙女的帮助下,重新找到了失散的父亲――老木匠杰佩托,并从木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也就是完美的人。

从顽童转变为好孩子,是儿童文学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木偶奇遇记》在老套的主题中写出了新意,从而独具永久性和世界性的魅力。它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着重围绕着自由放任的童年时代,与开始有责任心的少年时代的交替时期的永恒冲突,展开故事,刻画人物,抓住了少年儿童普遍的心理特征。匹诺曹的行为与心理,与孩子们是相同的。《木偶奇遇记》也正是为孩子们写的。曾记否,我们当中不少人童年时读过这本书,后来偶尔撒一次谎,竟也会下意识地去摸一摸自己的鼻子,看看是否长长了一截?!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童话小说。借助童话小说这一独特的样式,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写出了奇幻多姿、生动有趣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妙趣无穷的童话世界。但作品的童话形式,完全以它的现实内容为依托,它们达到了巧妙的统一。正因为这样,童话才表现得那么一波三折,情趣盎然,那么幽默诙谐,有声有色,那么合情合理,富有意义。夸张的想象中,包蕴着真实可信的内涵,从而格外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木偶奇遇记》在语言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故事采用作为标准意大利语的基础的托斯卡诺方言,经过提炼,吸收民间生活中新鲜活泼的词汇,加工成为一种优美的文学语言。作品中的叙述和描写,流畅明快,通俗灵动,优美简练。而在人物的对话上,也凸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常常是寥寥数笔,也颇见性情。作品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是供儿童诵读的优秀语言教材。

或许是由于《木偶奇遇记》的光辉过于夺目,匹诺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作者科洛迪却退隐到了这光环的背后,被遮蔽了,以致他的名字鲜为人知。那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令人尊敬,永远不能忘怀的作家吧。

卡尔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1826―1890),原名卡尔洛·罗伦齐尼,科洛迪是他的笔名。他出生在佛罗伦萨。科洛迪是邻近佛罗伦萨的一个小镇的名字,那里是他母亲的故乡,所以,他取笔名科洛迪以志纪念。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名爱国志士,1848年参加抗击奥地利侵略者的武装斗争,1859年加入诺瓦拉骑兵旅,再次参加争取意大利独立、统一的战斗。

后来,科洛迪投身新闻工作,撰写新闻报道和戏剧评论,还在佛罗伦萨创办了两份幽默报纸《路灯》和《小论战》,但是很快就停刊了。他去米兰一家公司当职员,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四部喜剧、一部正剧和两部小说,显露了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19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科洛迪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于是又满怀“民族再生”,即造就新型意大利人的新理想,开始致力于教育新一代的儿童文学创作。他先于1875年以流畅的文笔把古老的民间传说改写为优美的童话《仙女的故事》,然后发表两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故事集《贾涅蒂诺》(1876)、《米努佐洛》(1878),受到热烈的欢迎。他深受鼓舞,接着写出一系列知识性的儿童读物,如《贾涅蒂诺第一次漫游意大利》《贾涅蒂诺的地理学》《贾涅蒂诺的语法》《贾涅蒂诺的算术》,等等,通过趣味盎然的故事向小读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贴近社会的新闻生涯,长年从事喜剧、童话、幽默故事和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为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的创作,从思想上和艺术上,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完成了最充分的铺垫。《木偶奇遇记》的问世,自然成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儿。

中国读者是幸运的。他们最早结识匹诺曹,可以上溯到1927年,徐调孚先生根据英文版本翻译了《木偶奇遇记》,发表于上海《小说月报》,从当年第一期开始连载,配有木刻插图,分九期连载完毕。翌年,徐译《木偶奇遇记》单行本出版。在短短的22年间,徐译本至少再版了16次,发行量难以数计。新中国成立后,该译本又至少被四家出版社多次重印。徐调孚先生为《木偶奇遇记》在中国的传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从1933年到1949年间,张慎伯、须白石、钱公培、傅一明、林之孝、石碚等译坛前辈纷纷执笔翻译了这部名著,分别在上海、成都等地出版。新中国成立后,《木偶奇遇记》的翻译再掀高潮,新译本层出不穷。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儿童文学专家、资深翻译家任溶溶先生于1980年发表的译本,是我国第一次从意大利语原文译出该书,该书文笔传神,清新自然,是迄今译文最佳、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译本。

特别富有意味的是,匹诺曹的形象在我国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他也深深赢得了各少数民族兄弟的喜爱。从1980年至1985年的短短五年里,《木偶奇遇记》相继被译成蒙古语、哈萨克语、朝鲜语、维吾尔语,陆续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延吉刊印出版,其出版次数和发行量,均超过《爱的教育》,成为译成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最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材料兴许会略显枯燥,但很具说服力,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本文开头援引的意大利教授所做的惊人的论断。

此次推出的刘月樵女士从原文译出的《木偶奇遇记》,使我国读者又有了一次更真切地走近可爱的匹诺曹,领略这部世界儿童名著的风采的机遇。这是令人欣慰,值得庆贺的。



免费资源下载!

网盘资源搜索下载,动画、英语、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