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 作者:肖复兴 著
- ISBN:9787554801871
- 版次:1
- 包装:平装
-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01
- 丛书名:肖复兴读写系列
- 开本:16开
- 套装数量:
- 外文名称:
- 页数:382
- 正文语种:中文
- 字数:
评分
4.9
非常值得推荐
超过8400+条评论
好评
5300+
追评
10+
中评
7
差评
2
视频
10+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如果说《我教儿子学作文》主要是教给“儿子”作文的具体方法,而《肖复兴读写系列:我的父亲手记》则侧重于与“儿子”心灵的沟通。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也是一个父亲的成长史和教育史。肖复兴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从他的儿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就用他的笔陪伴孩子走过童年和少年,到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远赴美国留学,鲜活生动又细致入微,而且持之以恒地记录下一个孩子27年的成长轨迹。其中有相互的交流,有彼此的倾听,有一起的游玩和学习,当然,也有所有父子之间的矛盾与争执,甚至激烈的争吵。它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名副其实的一本手记。它和孩子一起长大,和日子一起长大。它会给予所有渴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父母,以极具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思考。“手记”展示了一个父亲博大的胸怀,和对孩子成长历程丝丝入扣的切身关怀。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也是一个父亲的成长史和教育史。
如果说《我教儿子学作文》主要是教给“儿子”作文的具体方法,而《肖复兴读写系列:我的父亲手记》则侧重于与“儿子”心灵的沟通。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也是一个父亲的成长史和教育史。肖复兴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从他的儿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就用他的笔陪伴孩子走过童年和少年,到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远赴美国留学,鲜活生动又细致入微,而且持之以恒地记录下一个孩子27年的成长轨迹。其中有相互的交流,有彼此的倾听,有一起的游玩和学习,当然,也有所有父子之间的矛盾与争执,甚至激烈的争吵。它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名副其实的一本手记。它和孩子一起长大,和日子一起长大。它会给予所有渴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父母,以极具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思考。“手记”展示了一个父亲博大的胸怀,和对孩子成长历程丝丝入扣的切身关怀。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也是一个父亲的成长史和教育史。
内容简介
从儿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肖复兴就用他的笔陪伴孩子走过童年和少年,到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远赴美国留学,鲜活生动又细致入微,而且持之以恒地记录下一个孩子27年的成长轨迹。其中有相互的交流,有彼此的倾听,有一起的游玩和学习,当然,也有所有父子之间的矛盾与争执,甚至激烈的争吵。它和孩子一起长大,和日子一起长大。它会给予所有渴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父母,以极具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思考。
在《肖复兴读写系列:我的父亲手记》中,作者不仅记录下许多富于童真的趣事和充满亲情的往事,更记录下和孩子在学习、思想和情感等方面交流中的切实而深入的大小事例。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回避矛盾,真实展现了在孩子个性和青春期以及社会现实面前和孩子的磨擦、抵牾、冲突和矛盾,特别是面对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一代的教育,作为一个父亲所产生的困惑和所作的努力。
其实,任何一个做父亲或做母亲的,都可以在伴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随手写下自己的手记,留下这样的一份纪念。这样的纪念是独特的,会伴随我们和孩子的一生。它在记录的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肖复兴读写系列:我的父亲手记》中,作者不仅记录下许多富于童真的趣事和充满亲情的往事,更记录下和孩子在学习、思想和情感等方面交流中的切实而深入的大小事例。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回避矛盾,真实展现了在孩子个性和青春期以及社会现实面前和孩子的磨擦、抵牾、冲突和矛盾,特别是面对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一代的教育,作为一个父亲所产生的困惑和所作的努力。
其实,任何一个做父亲或做母亲的,都可以在伴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随手写下自己的手记,留下这样的一份纪念。这样的纪念是独特的,会伴随我们和孩子的一生。它在记录的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语文课本。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语文课本。
目录
呱呱坠地
鸡蛋哪儿去了
夏天的选择
好奇心伴孩子长大
三角与圆
取消“保留节目”
第一次给儿子写信
孩子与小动物
小白鼠风波
孩子的誓言
迟到
沙土上的魔术
荔枝树
玩具
自己的小天地
分床而睡
闯祸的“挤狗屎”
散步
学画纪事
看牙记
无法原谅
雨滴淅沥
什么东西打破才能用
画着莫扎特的贺年卡
推上无轨电车
紫罗兰
地久天长
绿叶书签
雪没有错
孤独的三轮车
中队符号
转学之后
方寸之间
地图前的游戏
生日
节日
节日之夜
圣诞天使
童言无忌
蔡东藩与刺猬
生日礼物
乒乓之恋
听歌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心爱的铅笔盒
阿里山面包
生死之间
花边饺
眼镜的偶然
披长发的修车人
骗人
秘密行动
中学之门
选举班长
最后一个儿童节
春节聚会
拥你入睡
儿子买书
第一次打的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百忍成金
西北之行
一票之差
纸的生命
牛皮鱼
吹着口哨走过来
占有欲
半途而废
有这样两个地方
永远的校园
愤怒的衬衣
舍得用板子
家庭忌语
土城公园
YES和NO
刻进年轮的感情
动物园回忆
儿子的作业
荞麦皮枕头
蒙德里安玻璃杯
搬家记
日子留下的痕迹
――代后记
鸡蛋哪儿去了
夏天的选择
好奇心伴孩子长大
三角与圆
取消“保留节目”
第一次给儿子写信
孩子与小动物
小白鼠风波
孩子的誓言
迟到
沙土上的魔术
荔枝树
玩具
自己的小天地
分床而睡
闯祸的“挤狗屎”
散步
学画纪事
看牙记
无法原谅
雨滴淅沥
什么东西打破才能用
画着莫扎特的贺年卡
推上无轨电车
紫罗兰
地久天长
绿叶书签
雪没有错
孤独的三轮车
中队符号
转学之后
方寸之间
地图前的游戏
生日
节日
节日之夜
圣诞天使
童言无忌
蔡东藩与刺猬
生日礼物
乒乓之恋
听歌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心爱的铅笔盒
阿里山面包
生死之间
花边饺
眼镜的偶然
披长发的修车人
骗人
秘密行动
中学之门
选举班长
最后一个儿童节
春节聚会
拥你入睡
儿子买书
第一次打的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百忍成金
西北之行
一票之差
纸的生命
牛皮鱼
吹着口哨走过来
占有欲
半途而废
有这样两个地方
永远的校园
愤怒的衬衣
舍得用板子
家庭忌语
土城公园
YES和NO
刻进年轮的感情
动物园回忆
儿子的作业
荞麦皮枕头
蒙德里安玻璃杯
搬家记
日子留下的痕迹
――代后记
精彩书摘
《肖复兴读写系列:我的父亲手记》:
三角与圆
当一个父亲,越来越难了。
当然,这是指一个好父亲。随便当一个父亲,并不难,只要你是一名男的,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女的,彼此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
孩子往往首先从父母那里感知世界。一个好父亲就是一艘船,载孩子驶向广阔的世界。这并不那么简单,像在公园湖水中随意荡起双桨就行。无意中的一划,兴许就划出一道银河,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石或指向。
小铁三四岁的时候,全家困难得连个窝都没有,借住一间仓库权且栖身,四周弥漫着染料和臭河水混杂一起的气味。百无聊赖之中,我对孩子说:“你信不信,我用三角和圆能画出动物来?”他摇摇头。我纯粹是闷得无事可干,又无处可去,才突然冒出这么个念头,打发一下寂寞日长的光阴。他却认真地望着我,以为我能变出什么好看的魔术来。我便接着问:“你会画三角和圆吗?”他点点头,很快便在一张纸上画出好几个三角和圆,这难不倒他。我便在他的圆上添上一个三角当小嘴,圆内再添一个小圆做眼睛,圆下画两条直线当腿。“小鸡!”他眼睛一亮,叫了起来。
没错,是小鸡,极笨拙的一只小鸡,比丑小鸭还要丑的一只小鸡。
“爸爸,你还能用这些三角和圆画别的吗?”“随便!你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我只是脱口而出,打发他而已。那只小鸡便也被我随手一扔,不知扔到什么地方去了。日落西山,他妈妈快下班了,我看孩子的任务快完成了。
谁知,第二天,我发现孩子用他仅仅会画的三角、圆和方块,在纸上七拼八凑,居然画出好几种动物。比如狮子:圆脸,小圆鬃毛,三角身子;兔子:圆脸,三角耳朵,方块身子…我好惊讶,他画得好快活。我没有想到只不过是随意一说打发孩子玩的话,居然起到这样的作用。孩子没有想到那简单的三角和圆居然能变幻出神奇的动物。小仓库因这些三角和圆有了色彩,单调的日子因这些三角和圆而焕发生气。
小铁就是从这时爱上画画的。他的画居然还参加了中日小朋友绘画展览,跑到日本去展出。自然,我也长了一些学问。切莫轻视做父亲偶然间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孩子幼小时,那真是一张太白太纯的纸。我们要做的是学些真本事,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认识世界。
取消“保留节日”做父亲的常犯一个毛病:高兴时把孩子当成玩意儿,生气时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疼来时心肝宝贝地供着,烦来时限自己当初何必生他。
眼下,幼儿教育成了时髦话题。买钢琴、学画画,比比皆是。尤其是星期天,大人陪着孩子背着画夹,夹着电子琴拜师去,似乎以后个个能出落成凡・高或贝多芬。没钱没工夫置琴学画的,也得让孩子背背唐诗,如果连诗都不会背,那孩子似乎注定长大没出息。小铁四五岁时,我也曾教他背一些古诗,诸如“鹅鹅鹅……”、“一去二三里……”之类,而且还背过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他背得挺快,也挺爱背。家里来个客人或外出做客,常常把孩子牵到客人面前,背背这些诗便成了他的保留节目。大家听完呵呵一乐,大人孩子皆大欢喜。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我就像一盘重复放了多遍的磁带一样对他说:“小铁,给叔叔背首唐诗吧!”这一回,不知为什么他不大高兴,噘着小嘴,任我叫了几次,铁口钢牙撬不动,就是不背。我觉得真塌自己的脸面。客人走后,他见我一直铁青着脸,走到我身边叫了声“爸爸”,我不理他。一连叫了几次,我也是来个铁口钢牙撬不动,就是不理他。
他见我真的还在生气,一时不知怎么才好,嘴嗫嚅一会儿,突然眼泪汪汪地拉着我的手说:“爸爸,爸爸,我给你背首诗吧!”听完他这句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我好浑呀!我为什么非要孩子服从自己不可呢?就因为你是爸爸?难道就不允许孩子有不高兴的时候?他不高兴背就不背,这是孩子的独立性格。非得听你爸爸的?背诗简直成了一种太容易掉漆的装饰,一种家长虚荣心的满足。
孩子不背做得完全对,唯独最后对我说“背首诗吧”是错了。
孩子的棱角被我磨了。这样下去,只能看你的眼色行事,唯命是从,仰人鼻息,我们从小受这种影响还不够大吗?我一把搂住孩子:“小铁,不哭,不怪你,是爸爸不对!”他的眼泪刷的一下子流了下来。
从此,我家里取消了背唐诗这种“保留节目”。
……
三角与圆
当一个父亲,越来越难了。
当然,这是指一个好父亲。随便当一个父亲,并不难,只要你是一名男的,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女的,彼此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
孩子往往首先从父母那里感知世界。一个好父亲就是一艘船,载孩子驶向广阔的世界。这并不那么简单,像在公园湖水中随意荡起双桨就行。无意中的一划,兴许就划出一道银河,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石或指向。
小铁三四岁的时候,全家困难得连个窝都没有,借住一间仓库权且栖身,四周弥漫着染料和臭河水混杂一起的气味。百无聊赖之中,我对孩子说:“你信不信,我用三角和圆能画出动物来?”他摇摇头。我纯粹是闷得无事可干,又无处可去,才突然冒出这么个念头,打发一下寂寞日长的光阴。他却认真地望着我,以为我能变出什么好看的魔术来。我便接着问:“你会画三角和圆吗?”他点点头,很快便在一张纸上画出好几个三角和圆,这难不倒他。我便在他的圆上添上一个三角当小嘴,圆内再添一个小圆做眼睛,圆下画两条直线当腿。“小鸡!”他眼睛一亮,叫了起来。
没错,是小鸡,极笨拙的一只小鸡,比丑小鸭还要丑的一只小鸡。
“爸爸,你还能用这些三角和圆画别的吗?”“随便!你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我只是脱口而出,打发他而已。那只小鸡便也被我随手一扔,不知扔到什么地方去了。日落西山,他妈妈快下班了,我看孩子的任务快完成了。
谁知,第二天,我发现孩子用他仅仅会画的三角、圆和方块,在纸上七拼八凑,居然画出好几种动物。比如狮子:圆脸,小圆鬃毛,三角身子;兔子:圆脸,三角耳朵,方块身子…我好惊讶,他画得好快活。我没有想到只不过是随意一说打发孩子玩的话,居然起到这样的作用。孩子没有想到那简单的三角和圆居然能变幻出神奇的动物。小仓库因这些三角和圆有了色彩,单调的日子因这些三角和圆而焕发生气。
小铁就是从这时爱上画画的。他的画居然还参加了中日小朋友绘画展览,跑到日本去展出。自然,我也长了一些学问。切莫轻视做父亲偶然间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孩子幼小时,那真是一张太白太纯的纸。我们要做的是学些真本事,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认识世界。
取消“保留节日”做父亲的常犯一个毛病:高兴时把孩子当成玩意儿,生气时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疼来时心肝宝贝地供着,烦来时限自己当初何必生他。
眼下,幼儿教育成了时髦话题。买钢琴、学画画,比比皆是。尤其是星期天,大人陪着孩子背着画夹,夹着电子琴拜师去,似乎以后个个能出落成凡・高或贝多芬。没钱没工夫置琴学画的,也得让孩子背背唐诗,如果连诗都不会背,那孩子似乎注定长大没出息。小铁四五岁时,我也曾教他背一些古诗,诸如“鹅鹅鹅……”、“一去二三里……”之类,而且还背过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他背得挺快,也挺爱背。家里来个客人或外出做客,常常把孩子牵到客人面前,背背这些诗便成了他的保留节目。大家听完呵呵一乐,大人孩子皆大欢喜。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我就像一盘重复放了多遍的磁带一样对他说:“小铁,给叔叔背首唐诗吧!”这一回,不知为什么他不大高兴,噘着小嘴,任我叫了几次,铁口钢牙撬不动,就是不背。我觉得真塌自己的脸面。客人走后,他见我一直铁青着脸,走到我身边叫了声“爸爸”,我不理他。一连叫了几次,我也是来个铁口钢牙撬不动,就是不理他。
他见我真的还在生气,一时不知怎么才好,嘴嗫嚅一会儿,突然眼泪汪汪地拉着我的手说:“爸爸,爸爸,我给你背首诗吧!”听完他这句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我好浑呀!我为什么非要孩子服从自己不可呢?就因为你是爸爸?难道就不允许孩子有不高兴的时候?他不高兴背就不背,这是孩子的独立性格。非得听你爸爸的?背诗简直成了一种太容易掉漆的装饰,一种家长虚荣心的满足。
孩子不背做得完全对,唯独最后对我说“背首诗吧”是错了。
孩子的棱角被我磨了。这样下去,只能看你的眼色行事,唯命是从,仰人鼻息,我们从小受这种影响还不够大吗?我一把搂住孩子:“小铁,不哭,不怪你,是爸爸不对!”他的眼泪刷的一下子流了下来。
从此,我家里取消了背唐诗这种“保留节目”。
……
前言/序言
十余年来,我陆续给广东教育出版社写了几本书,其中包括《我教儿子学作文》《我的父亲手记》《我的读书笔记》《我的音乐札记》《我的读写例话》。现在,出版社把这五本书整合在一起,冠名为“肖复兴读写系列”,整体推出,旨在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和方便的选择。因为这五本书是陆续出版的,有的书已经不那么好找。
当然,这样整体的推出,不仅便于读者的阅读,更便于读者的批评。因为让它们集合在一起,在比较中容易看出长短与胖瘦。
在这里,应该感谢对这套书钟爱有加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和丛书的责任编辑邱方。邱方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在这几本书陆陆续续出版的过程中,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时间过得真是飞快。好像孩子是在我的这几本书的书页翻飞中变大,而我们则无可奈何地变老。
这几本书,主题都是关于孩子的成长,是写给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尤其是家长,是最为操心和关心的,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面对的都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子女时代,面对孩子成长的新课题所造成的困惑和疑虑以及迷惘和不知所从。而且,这个独生子女时代,又恰好赶上了国家从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的转型,商业大潮和色彩激荡的炫目冲击,让价格升堂入室,而让价值尘埋网封,更使得孩子和师长们迷茫,一时难以寻找到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更好更有益的路径。
很多读者从以前出版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书中的作者简介看到孩子的成长经历,觉得一路顺风顺水,很是羡慕。其实,我和上述的这些家长老师们一样,也是在同样的时代迷茫的寻找中,和孩子一起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路磕磕绊绊地走来。孩子哪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其中酸甜苦辣种种滋味,作为家长,大同小异。只是,作为家长,要做的不是无可奈何和怨天尤人的抱怨,而是耐下心来,沉下心来,在一次次恨不得扇自己嘴巴子的碰撞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方法和道路。
这五本书,就是在这样磕磕绊绊的寻找路上陆续写下来的心得体会。起初,并没有有意识以后要形成这样一个系列,只是在孩子还读小学的时候,随手记下来的点点滴滴,这便是最早形成的《我教儿子学作文》和《父亲手记》两本书。以后,不断地补充,逐渐形成了如今较为丰富丰满一些的面目。这两本书,前一本是具体教孩子学习写作,从小学到中学,涉及作文写作遇到的方方面面;后一本是具体写和孩子的交往,从孩子出生到大学乃至出国留学的成长过程中,父子两代的矛盾纠葛和彼此的教学相长。
也就是说,一本是谈教学,一本是谈教育。有意思的是,这两本书前后出版多次,更多的读者喜欢前一本,读得也认真,而且觉得收效也不错(居然还有读者将其带到国外,作为教育那里的孩子的教材)。其实,对于我而言,后一本更重要一些。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作文的学习与训练,只是其中相对简单的一个环节而已。忽略了前者,等于丢掉西瓜捡芝麻。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抛开整体的教育环境与成长元素,而能够单纯地将作文写好的。因此,在这套系列丛书出版之际,我希望家长们更能够明白这一点,实用主义的教育方法,可以暂时奏效,但应该更为重视教育的方法,重视和孩子的思想碰撞与交流,这样,才能够更为容易让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水贯穿相通,而不至于在某一方面堵塞。
《我的读书笔记》和《我的音乐札记》,是孩子读大学之后我写成的。这两本书,一本是谈读书,一本是谈音乐,是希望孩子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课堂的知识学习之外,加强其他修养的补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的修炼。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并不只是为了作文考试;懂一点音乐的知识,并不只是为了钢琴、小提琴的考级。素养的培养,如小树长大逐渐渗透在枝叶里,并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树木的年轮。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路上走得远一些,便不应该满足于课堂的书本知识,不满足于考试乃至考大学的一点成绩。考试的成绩,是脸上的美人痣;而修养是脚下的泡,不会那么让人一眼看穿,却是长时间的磨炼结果,是帮助你走长路必须的修为。
《我的读写例话》是新近完成的,也是这一系列最后写成的一本书。它是以我自己的文章为例,具体谈读写之间的关系和方法的一本书,可以和第一本《我教儿子学作文》呼应,也可以说是《我教儿子学作文》的升级版,关于读书和写作的话题,结合具体实例,稍微谈得深入一些。对于孩子的写作,对于中小学的语文与作文教学,希望做一点有的放矢的探讨和实践,起码可以给孩子,给老师和家长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试验园地。
心里的计划,还应该有两本书,才能构成这一套关于孩子成长系列稍微完整一些的蓝图。一本是《我的美术漫记》,专门谈美不胜收的各种风格的绘画,谈世界和我国大美术家的故事;一本是《我的体育散记》,专门谈世界包括我国体育明星的故事,和我与他们的交往的记录。之所以有这样的构想,是因为这样两方面和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我一直觉得这个系列少了一本谈美术的,缺少了美育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史是不完整的;而体育则是孩子成长中更为重要的元素,哪一个孩子会不喜欢体育呢?更何况,体育关乎着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强壮,这是和知识一起并立于他们一生的基石。可惜,由于我自己的学识和准备都还欠缺,总想着写成,却一直没能够完成。
给自己留一个小小的遗憾,也给这套丛书留一个小小的悬念。亲爱的读者,无论你们是孩子,还是老师和家长,或是其他的朋友,希望你们喜欢这套书,也希望你们等着我。
2014年7月4日 写于布鲁明顿
当然,这样整体的推出,不仅便于读者的阅读,更便于读者的批评。因为让它们集合在一起,在比较中容易看出长短与胖瘦。
在这里,应该感谢对这套书钟爱有加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和丛书的责任编辑邱方。邱方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在这几本书陆陆续续出版的过程中,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时间过得真是飞快。好像孩子是在我的这几本书的书页翻飞中变大,而我们则无可奈何地变老。
这几本书,主题都是关于孩子的成长,是写给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尤其是家长,是最为操心和关心的,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面对的都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子女时代,面对孩子成长的新课题所造成的困惑和疑虑以及迷惘和不知所从。而且,这个独生子女时代,又恰好赶上了国家从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的转型,商业大潮和色彩激荡的炫目冲击,让价格升堂入室,而让价值尘埋网封,更使得孩子和师长们迷茫,一时难以寻找到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更好更有益的路径。
很多读者从以前出版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书中的作者简介看到孩子的成长经历,觉得一路顺风顺水,很是羡慕。其实,我和上述的这些家长老师们一样,也是在同样的时代迷茫的寻找中,和孩子一起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路磕磕绊绊地走来。孩子哪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其中酸甜苦辣种种滋味,作为家长,大同小异。只是,作为家长,要做的不是无可奈何和怨天尤人的抱怨,而是耐下心来,沉下心来,在一次次恨不得扇自己嘴巴子的碰撞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方法和道路。
这五本书,就是在这样磕磕绊绊的寻找路上陆续写下来的心得体会。起初,并没有有意识以后要形成这样一个系列,只是在孩子还读小学的时候,随手记下来的点点滴滴,这便是最早形成的《我教儿子学作文》和《父亲手记》两本书。以后,不断地补充,逐渐形成了如今较为丰富丰满一些的面目。这两本书,前一本是具体教孩子学习写作,从小学到中学,涉及作文写作遇到的方方面面;后一本是具体写和孩子的交往,从孩子出生到大学乃至出国留学的成长过程中,父子两代的矛盾纠葛和彼此的教学相长。
也就是说,一本是谈教学,一本是谈教育。有意思的是,这两本书前后出版多次,更多的读者喜欢前一本,读得也认真,而且觉得收效也不错(居然还有读者将其带到国外,作为教育那里的孩子的教材)。其实,对于我而言,后一本更重要一些。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作文的学习与训练,只是其中相对简单的一个环节而已。忽略了前者,等于丢掉西瓜捡芝麻。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抛开整体的教育环境与成长元素,而能够单纯地将作文写好的。因此,在这套系列丛书出版之际,我希望家长们更能够明白这一点,实用主义的教育方法,可以暂时奏效,但应该更为重视教育的方法,重视和孩子的思想碰撞与交流,这样,才能够更为容易让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水贯穿相通,而不至于在某一方面堵塞。
《我的读书笔记》和《我的音乐札记》,是孩子读大学之后我写成的。这两本书,一本是谈读书,一本是谈音乐,是希望孩子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课堂的知识学习之外,加强其他修养的补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的修炼。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并不只是为了作文考试;懂一点音乐的知识,并不只是为了钢琴、小提琴的考级。素养的培养,如小树长大逐渐渗透在枝叶里,并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树木的年轮。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路上走得远一些,便不应该满足于课堂的书本知识,不满足于考试乃至考大学的一点成绩。考试的成绩,是脸上的美人痣;而修养是脚下的泡,不会那么让人一眼看穿,却是长时间的磨炼结果,是帮助你走长路必须的修为。
《我的读写例话》是新近完成的,也是这一系列最后写成的一本书。它是以我自己的文章为例,具体谈读写之间的关系和方法的一本书,可以和第一本《我教儿子学作文》呼应,也可以说是《我教儿子学作文》的升级版,关于读书和写作的话题,结合具体实例,稍微谈得深入一些。对于孩子的写作,对于中小学的语文与作文教学,希望做一点有的放矢的探讨和实践,起码可以给孩子,给老师和家长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试验园地。
心里的计划,还应该有两本书,才能构成这一套关于孩子成长系列稍微完整一些的蓝图。一本是《我的美术漫记》,专门谈美不胜收的各种风格的绘画,谈世界和我国大美术家的故事;一本是《我的体育散记》,专门谈世界包括我国体育明星的故事,和我与他们的交往的记录。之所以有这样的构想,是因为这样两方面和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我一直觉得这个系列少了一本谈美术的,缺少了美育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史是不完整的;而体育则是孩子成长中更为重要的元素,哪一个孩子会不喜欢体育呢?更何况,体育关乎着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强壮,这是和知识一起并立于他们一生的基石。可惜,由于我自己的学识和准备都还欠缺,总想着写成,却一直没能够完成。
给自己留一个小小的遗憾,也给这套丛书留一个小小的悬念。亲爱的读者,无论你们是孩子,还是老师和家长,或是其他的朋友,希望你们喜欢这套书,也希望你们等着我。
2014年7月4日 写于布鲁明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