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里读诗词 风花雪月 诗词大会 亲子共读(全四册)飞花令里读诗词

四川人民出版社 琬如 著
好评数20万+ / 好评率99%

图书介绍

  • 作者:琬如 著
  • ISBN:12504082
  • 版次:1
  • 包装:精装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2-01
  • 丛书名:飞花令里读诗词
  • 开本:16开
  • 套装数量:4
  • 外文名称:
  • 页数:896
  • 正文语种:
  • 字数:835000

评分

4.9 非常值得推荐 超过28万+条评论
好评
19万+
追评
600+
中评
900+
差评
400+
视频
600+

内容简介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古典诗词传承着文化,积淀着历史,是对于心灵的一种滋养与美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潜移默化间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它凝练的语言,锤字的精髓,深刻的含义,总能予人们以长久的警示与启迪。


内容简介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亲子共读,家长带领孩子畅游诗中不一样的四季。


作者简介

  琬如,原名宋琬如,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曾经供职于传媒、研究机构、中央企业,受邀写过有关历史人文的七八本书,现为自由撰稿人、“罗辑思维”签约作者。历经过几多行业,品尝过三五滋味,一直在求索更丰富饱满的生活。三十岁成为母亲,开始重修人生课,回身细细品味生命是怎样一回事。喜欢读书,不求专精而贵求一心;喜好旅行,无意广览而兴尽知返;喜欢赏读诗词歌赋,只为可以越千年,共情于先贤,同春花秋月之悲喜,共秋水长天之喟叹。希望心不为形役,生命自由、融洽、和美。


内页插图

目录

飞花令里读诗词.花柳遇时春

飞花令里读诗词.月是故乡明

飞花令里读诗词.雪晴松叶翠

飞花令里读诗词.风暖鸟声碎


精彩书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啸哀:指猿凄厉的叫声。渚:水中沙洲。回:回旋。萧萧:指草木凋落时的声音。万里:形容故乡遥远。常作客:指漂泊在外。艰难:自身命运多舛,也指国运不济。苦恨:指极其遗憾。繁霜鬓:鬓边新添不少白发。繁,作动词,增多。潦倒:失意,衰颓。新停:刚停止。杜甫晚年戒酒,故说“新停”。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身在夔州,时年五十六岁,贫病交加,处境凄惨。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深秋时节,万物凋敝,清冷肃杀,这令诗人不禁想起自身颠沛流离的窘困处境,心有所感,遂作这首《登高》。

  起首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立足于夔州地理环境――多猿,且风大。时值清秋时节,此地秋风猎猎。诗人登高远眺,峡中猿声四起,凄厉而悠长。滔滔江水中,白色的沙渚上,鸟儿低旋徘徊,上下翻飞,好一幅秋景图。而这一联中,“风急天高”对“渚清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极富节奏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紧紧抓住夔州秋天的代表性特征――茫无边际、潇潇而下的落木,滚滚而来、奔流不息的江水。其中,“无边”“不尽”既表现出了意境的宏阔深远,也使“萧萧”“滚滚”活了起来,富有动感,愈加形象,此外更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感慨之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点出一个“秋”字,由秋景联想到自己常年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的处境,“万里”指自己距离故乡非常遥远,“常作客”暗指自己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不堪履历。故而“悲秋”二字道出了诗人心底无比沉重的悲痛,秋天的凄清、肃杀,不禁令诗人想到自己年老体衰,贫病交加,仍然客居他乡,所以生出无限悲愁。“百年”二字既是在感叹自己多病缠身的困境,又是在感叹人生百年的不易。而“万里”“百年”又与“无边”“不颈相照应,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客居颠沛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无尽的落叶,如滔滔不绝的江水,绵绵无绝。恰逢清秋,情景交融,诗人客居他乡、多病缠身,其情之悲切,诗意之深沉,可见一斑。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颠沛浮沉的身世,贫病窘困的处境,加上国难家愁,使得诗人平添些许白发。因病断酒,心中悲愁更是无以排遣。诗人本想趁秋色登高望远,一抒胸中郁闷,奈何触景生情,惹恨添悲,使得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这首诗整体而言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优美,情感真挚而深沉,颇有感染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二十千米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题目中的“夜行”乃是题眼,整首词都是围绕夜行展开。夜行黄沙道,移步换景,天晴转雨,空间与时间并行。

  起首一句,清凉辽阔之意扑面而来,颇有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的意味。明月在天,鹊惊而飞,空余细柯轻颤,这一句的组合意象很有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感觉,但全然不同于孟德嗟叹唏嘘的语气,而是疏朗开阔、心旷神怡的,同时也奠定了全篇轻快的基调。天心月圆,别枝鹊惊,清风徐过,蝉声起伏,以声衬静,更显词人的悠闲自在。词人夜行黄沙道,路过漠漠水田,稻香扑鼻。将稻田与丰年相连,词人在匆匆行路途中不忘百姓社稷。《红楼梦》中的“稻香村”与此处的“稻花香”异曲同工,有文学相承互通之趣。余光中在《等你,在雨中》中写道:“蝉声沉落,蛙声升起。”金漏移,夜渐深,时间流逝之感呼之欲出。

  下阕承袭上阕淡泊的格调。疏星寥落,阵雨轻点,无不与上阕恬静清幽的乡土气息相呼应。抬首望天,遥远阔大,低头看路,茅店溪桥若隐若现,仿佛镜头切换,由远景到近景。“旧时”一词点出这条路对词人而言是一条熟路。“忽见”足见词人惊喜。《桃花源记》中所载:“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如同武陵人行舟于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小溪中,词人也因为这乡野清景而“忘路之远近”,不知茅店将至。

  辛弃疾在词史上以豪放著称,但此词不像他那些豪放词扬声高歌、壮怀激烈,也不似后人常诟病的典故堆砌,艰涩难懂,而是朴实淡雅的,恰如洗尽铅云明月现,别有滋味在心头。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曹刘:指曹操与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辛弃疾在此词中三问三答。开首一问尽显宏大气魄――这是关于空间的一问:何处望神州?四海八荒,顿时尽收于“满眼风光”北固楼,收于词人眺望的眼眸,猎猎高楼之风鼓动词人衣袖。南宋朝廷苟安江南,已是不争的事实,“山河破碎风飘絮”,其中滋味又怎可轻易道出?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感叹:“一上高城万里愁。”目之所及都是风光,也是接连万里的家国之愁。

  第二问依旧气势不减――这是关于时间的一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春秋万代,斜晖悠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天地蜉蝣,沧海一粟,折戟沉沙中,多少曾经叱咤风云、振臂呐喊的英雄如今已是鬓边生白发,泉下泥销骨。逝者如斯,只有长江之水,奔涌向东,永不停歇。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词人对无限的时空发出那样惊心动魄的两问后,将目光投向了那个雄踞一方的霸主孙权。不似“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不似“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而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英雄年少,还未曾悲白发,也未曾思归家。西征黄祖,北拒曹操,雄踞一方,鼎立三国。同是居于江东,孙权文韬武略,征南战北,而南宋朝廷却只能龟缩不前,偏安一隅,怎不让心忧国事、一心收复故土的词人悲愤郁悒?

  最后一问是极尽辛辣讽刺的一问:天下英雄谁敌手?词人自问自答,将曹刘二人当作孙权的配角,最后石破天惊地点出“孙仲谋”这三个字,层层递进,恍如揭开厚密帷幕,让历史风云深处的英雄显出身形。这里引用了《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中曹操一语:“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后面那句也是词人的痛斥――朝廷中那些奴颜婢膝,�`颜事仇的懦夫,岂不是与豚犬无异?可谓掷地有声,痛快淋漓。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春秋代序,日月不淹,谁又曾想到滚滚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心复我河山的词人会在病榻上高呼三声“过河”而卒?蒙古铁蹄践过,南宋将倾华厦最终还是化作烟尘,如天明之雾般散去。

  无论如何,辛弃疾振臂呐喊的身影会镌刻在丹青史册中,永不褪色。



免费资源下载!

网盘资源搜索下载,动画、英语、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