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 作者:童超 著
- ISBN:9787550216730
- 版次:1
- 包装:盒装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5-03-01
- 丛书名:中国通史
- 开本:16开
- 套装数量:10
- 外文名称:
- 页数:1600
- 正文语种:
- 字数:1500000
评分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为广大青少年读者量身定制。从选目、撰稿、插图到装帧设计,充分考虑小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审美取向,保证良好的阅读感受。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剪裁成600余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插配精美的手绘插图和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让繁杂的中国历史变得直观而生动。
★史学专家严格把关,国内历史普及读物。本套系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童超主编,由社科院相关领域专家和国内高校教授策划并亲自组稿、审稿,在充分考虑可读性的基础上,也保证了文稿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0本一套,全彩色图文版,精美礼盒包装,小学生必备历史知识读物,送给孩子的礼物。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历史百科全书(少年彩图版 套装共10册)》专为广大小学生读者量身定制。全书以历史编年为经,以各个时代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纬,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全书共分10卷,上起神话传说时代,下迄清王朝结束,选取了600余个主题,2000余幅图片,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中国历史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生动流畅的文字、异彩纷呈的图片、新颖活泼的版式、精美考究的装帧设计,使广大小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尽享全新的阅读感受。
目录
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 套装共10册)
第一本 《传说时代 夏 商西周》
传说时代
开天辟地的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大神伏羲
燧人氏钻木取火
神农氏尝百草
炎帝和他的女儿们
先祖黄帝
阪泉大战
黄帝战蚩尤
蚩尤的传说
嫘祖养蚕
仓颉和伶伦
专题:远古三大部落
颛顼与帝喾
帝尧的传说
羿射九日
嫦娥奔月
帝舜的传说
大禹治水
九鼎的传说
禅让和篡权
古代巴国的传说
古代蜀国的传说
专题:原始绘画
夏朝
夏的建立
后羿逐太康
寒浞杀后羿
少康中兴
孔甲养龙
夏桀亡国
专题:二里头遗址
商朝
玄鸟生商
上甲微为父报仇
成汤建商
厨子宰相伊尹
伊尹放逐太甲
专题:神秘的三星堆
盘庚迁都于殷
武丁中兴
能征善战的妇好
专题:甲骨文的秘密
纣王亡国
专题:繁荣的青铜文化
西周
后稷播百谷
文王遭囚禁
渭水访贤
牧野之战
周天子分封诸侯
周公制礼乐
姜太公治齐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专题:西周的青铜器
帝王世系表
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套装共10册)
第二本 《春秋战国》
春秋
周平王迁都
齐桓公慧眼识管仲
曹刿论战
爱鹤亡国的卫懿公
唇亡齿寒的教训
齐桓公伐楚
神医扁鹊
亡命公子重耳
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
崤山大战
秦穆公称霸
楚庄王一鸣惊人
俞伯牙与钟子期
机智的矮子使者
鱼腹中的利器
要离行刺
孙武斩妃
伍子胥鞭尸
夫差伐越
卧薪尝胆
哲学大师老子
儒学宗师孔子
战国
三家分晋
最坚韧的刺客
西门豹治邺
名将吴起
聂政刺韩相
申不害改革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威王活煮贪官
商鞅变法
画蛇添足的教训
孙、庞斗智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马陵大战
亚圣孟子
苏秦游说六国
张仪骗怀王
屈原投江
鸡鸣狗盗
冯收债
蔺相如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厕中死人做丞相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修建郑国渠
吕不韦"囤积"国君
十二岁的上卿
李斯谏逐客令
荆轲刺秦王
东周纪元表
东周诸侯存亡表
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套装共10册)
第三本 《 秦汉》
秦朝
秦王扫六合
焚书坑儒为哪般
沙丘政变
秦二世临终三愿
大泽乡的吼声
八千子弟起江东
刘邦起义
关中!冲向关中
鸿门宴
垓下悲歌
专题:尘封地下的军团
西汉
功臣的宿命
吕后称制
文景之治
刘氏安,晁氏危
不死不休的国舅内斗
汉武帝的雄心伟业
替罪羔羊主父偃
旷世飞将军
家奴大将军卫青
剑指漠北的骠骑将军
张骞踏出的丝绸之路
专题:汉匈的和与战
皇室奇才刘安之死
书生本色董仲舒
戾太子刘据
史家之绝唱
博学才子司马相如
霍光辅二帝
理财能手桑弘羊
霍氏族灭
王氏满长安
王莽称帝
绿林与赤眉
昆阳大战
东汉
得陇望蜀的光武帝
云台二十八将传奇
定远侯安西域
博学多才的张衡
跋扈将军梁冀
党锢之祸
遍地黄巾起
屠夫当国舅
帝王世系表
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 套装共10册)
第四本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
董卓乱政
讨董战争
官渡的狼烟
赤壁烽火
关羽走麦城
曹丕建魏
孙权建吴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高平陵之变
邓艾之死
乐不思蜀
西晋
见碑堕泪思羊祜
豪门斗富
愚夫妒妇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东晋十六国
王马共天下
祖逖的北伐遗恨
雄浑意气的桓温
东山有贤臣
刘曜建前赵
从奴隶到皇帝
扪虱谈天下的王猛
淝水之战
南北朝
北府将军的帝王路
萧道成建齐
梁武帝舍身事佛
反复无常的侯景
收拾河山的陈霸先
别致昏君陈后主
北魏孝文帝改革
乱魏枭雄尔朱荣
高欢起兵
宇文泰的崛起
两魏五战
宇文护弑君被诛
暴烈天子高洋
"落雕将军"斛律光
帝王世系表
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 套装共10册)
第五本 《隋唐五代》
隋朝
国丈登基
秉公执法的赵绰
杨广篡位
名臣高
炀帝修运河
巡游江都
瓦岗英雄
炀帝之死
唐朝
晋阳起兵
洛阳之战
玄武门之变
房谋杜断
天可汗
一代诤臣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西行
高宗废后
千古一女皇
专题:唐代金银器
残忍的酷吏
国老狄仁杰
姑侄相争
开元盛世
……
精彩书摘
闯王李自成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频起。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出生入死,几经危难,最后攻破北京城,推翻了明朝长达270多年的统治。
投奔义军
李自成(1606~1645),初名鸿基,小字�}生,陕西米脂人。祖辈世代务农。天启年间,陕北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却分文不减。李家生活艰难,幼年的李自成靠给地主牧羊度日。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为了谋生,21岁的李自成到银川驿站当了一名驿卒。不久,因为无力还债打死了豪绅债主,李自成又和侄儿李过跑到甘肃当了守边的士兵。这时候明朝政治已经腐败不堪,经济完全崩溃,边兵的生活也非常困苦,粮饷本就不足,再加上军官贪污克扣,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崇祯二年(1629),后金兵大举南下,进逼北京。为了保住京师,明朝政府调集四方军队赶赴京城。李自成、李过叔侄也随着参将王国从甘肃开拔,路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要求发饷,王国却克扣不发。士卒蜂拥而起,杀了王国,准备四散而逃。李自成平日敦厚朴实,办事精干,又有谋略,深受兵士们的敬重。李自成说服了同伴,组织起一大批士兵,参加了王左挂和不沾泥(张存孟)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
从闯将到闯王
后来,王左挂和不沾泥投降官府,李自成又带着李过和弟兄们加入了闯王高迎祥的队伍。因作战勇敢,处事果断,筹谋缜密,李自成很快得到高迎祥的信任,成了一名“闯将”。
高迎祥和其他几支起义军联合起来,转战山西、河北等五省,声势越来越大。官军到处围剿,却接连遭到失败。崇祯七年(1634),朝廷为了消灭农民军,特设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总督,以陈奇瑜为总督,试图把各路起义军全部包围,一举剿灭。高迎祥的军队在陕西兴安(今安康)和陈奇瑜率领的数倍于起义军的明军相遇。经过几天激战,起义军始终不能摆脱敌人,被困在车箱峡中达两月之久。时值雨季,大雨绵绵,起义军粮草殆尽,人马死伤过半,如再僵持下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李自成建议诈降。陈奇瑜不知是计,见明军也已疲惫不堪,于是接受了起义军的投降条件,下令停战,并部署附近州县供起义军驻扎,给以必要的粮草供应,这使起义军获得了休整之机。不久,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连闯七个州县,脱离险境,队伍又很快重新发展起来,而追悔莫及的陈奇瑜则因围剿无功而被免职。
崇祯八年(1635),各路起义军被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官军围困在河南。为了冲破官军的包围,高迎祥约了十三家起义军的大小头领在荥阳开会,共商破敌之计。各家起义军领袖在作战问题上分歧很大,互相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时,李自成提出各路起义军应分成几路,分头出击,打破敌人的围剿。经过一番商量,十三家起义军分成五路,主力指向实力较薄弱的东部明军,南、北、西三面部署一定力量牵制敌人,以保证东部作战的胜利。之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另一支由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向东打出包围圈,直取江淮地区的凤阳。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农民军出击凤阳,就是要打击明朝的气焰。高迎祥、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打下了凤阳,明廷上下大为震惊。
接着,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带兵回到陕西。第二年,高迎祥带兵进攻西安。陕西巡抚孙传庭在(zhTuzhì)(今陕西周至)的山谷里埋下伏兵拦击,高迎祥在激战中牺牲。李自成在部众的拥戴下做了“闯王”,带领起义军继续战斗。
再起商洛
由于各路起义军之间终究还是关系松散,各家不能协同作战,多被政府军各个击破。崇祯九年到十一年期间(1636~1638),起义军领袖中有的投降,有的迫于形势被招抚。崇祯十一年(1638),李自成从甘肃转移到陕西,准备攻打潼关。洪承畴、孙传庭事先探知后,在潼关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布下埋伏,故意让开通向潼关的大路,引诱李自成进入包围圈。当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开到潼关附近的山谷地带时,两面山中杀出了大批明军。起义军经过几天几夜的搏斗,队伍被打散,几万名义军在战斗中牺牲。李自成和部将刘宗敏等十七人冲出包围,逃到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区。李自成利用这段时间,白天骑射,晚间读书,总结失败的教训,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崇祯十二年到十三年间(1639~1640),河南灾荒严重,明朝统治者仍旧催索钱粮,民怨沸腾。李自成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东出河南,再举义旗,饥民蜂起响应,很快由几十人发展成拥有几万人的队伍。他攻城略地,开仓济贫,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农民中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人们像潮水般地涌进了起义军队伍。各地都在传唱:“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到处都盼望闯王的队伍早些到来。几十天内,李自成的队伍就扩大为几十万人马。
一路凯歌
李自成带领着重新组织起来的起义军转战河南各地,他严肃部队纪律,部队所经之地秋毫无犯,因而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信任。李自成还重视对敌军的宣传瓦解工作。当时明朝官军腐败不堪,将领克扣粮饷,士卒缺衣少粮,困苦不堪。每当对阵时,李自成便叫部下在阵前喊话,劝降明军。因此明军士卒往往在阵前倒戈,参加起义军。再加上李自成指挥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很快在河南取得了“五覆官军”的辉煌胜利。起义军攻破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之后,自愿参加义军的百姓如流水一般,日夜不绝,起义军很快发展成为一支百万人的队伍。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挥师南下,不到一个月,占领了湖北北部各县。为了彻底推翻明朝的统治,李自成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进军关中,消灭当时唯一有实力的明朝官军孙传庭的部队,然后东渡黄河,经山西直捣北京。八月,李自成和孙传庭两军在豫西的郏县和汝州(今河南临汝)进行了两次激烈的大战,孙传庭的数十万大军先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李自成乘胜前进,十月攻破潼关,进占西安。
攻入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二月,大军直指太原,明军望风投诚。之后,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由骁将刘方亮率领出故关(今山西娘子关南),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切断敌人南逃的退路;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克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州(今山西代县),破宁武,陷大同、宣府,直取北京。
农民军一路过关斩将,锐不可当,三月上旬便进入居庸关,占领了昌平。十六日,包围了北京城。李自成派人劝崇祯皇帝投降遭拒后,于第二天对北京发起攻击。十八日,起义军从三面环攻,在彰义门(今广安门)、西直门、平则门(今阜城门)、德胜门等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傍晚,起义军攻克彰义门,接着进攻内城各门。城内达官贵人惊恐万分,崇祯皇帝绝望之际,手刃妃子、女儿之后,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
第二天黎明,宣武、正阳各门被李自成部下骁将刘宗敏、侄儿李过等攻破。起义军涌入北京城。市民们张灯结彩,焚香设案,等待着迎接闯王。中午时分,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乌驳马,在几百名精兵的护卫下,进入北京城。
张献忠建大西
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起兵反明。他一度受到朝廷招抚,后又重新举起反明大旗。张献忠的军队作战英勇,取襄阳、过湖广,最终入川建立了大西国。
明朝末年,赋税沉重,许多地区灾荒连绵,各地农民不断揭竿而起,举行了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武装暴动和起义。天启七年(1627),王二率领陕北澄县饥民冲进县城,杀了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在众多的起义军中,张献忠也是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八大王”起义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人。他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来又到延绥镇当了一名边兵。张献忠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最后以“鞭一百免”。革役后他逃回到老家,流落乡间。
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军中称为“黄虎”。次年,张献忠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因张献忠幼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后来逐渐成为起义军领袖。
朝廷招安,先降复叛
陕北的一系列起义震惊了明朝统治者,崇祯皇帝准备用剿抚兼施的策略尽快平息农民起义,因此三边总督杨鹤执行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政策,企图瓦解农民起义军。
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转移到山西。王嘉胤死后,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为了迎击明军,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领导人聚会河南荥阳,议决进取。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主张联合作战、分兵迎击明军。这一战略思想得到大会赞同,于是义军首领们决定分兵五路:一路向南,阻击湖广、四川方面的明军;二路向西阻挡陕西明军;三路屯兵荥阳、汜水一带,扼守黄河;高迎祥和张献忠等东征安徽等地;马守应往来策应。
高迎祥牺牲后,起义军逐渐分成为两支劲旅:一支由张献忠领导,在湖北、安徽、河南一带活动;另一支由继承“闯王”称号的李自成领导,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活动。崇祯十年(1637),张献忠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败于南阳、麻城,最后投降了明军,起义转入低潮。次年正月,张献忠率本部义军进驻谷城受朝廷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
张献忠经过一年休整,于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在谷城再次起兵,采用“避实捣虚”、“以走制敌”的有效战术,重举反明的大旗。在罗山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后转入四川,在达州战役中大获全胜,随即兵进湖广,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攻陷襄阳。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奇袭襄阳,攻取湖广
总兵左良玉被张献忠打得一败涂地,气得崇祯帝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杨嗣昌率领了10万大军,耀武扬威到了襄阳。他统率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张献忠转移到玛瑙山的时候,由于队伍里混进了奸细,起义军陷入敌人包围圈里,被明军打败,损失了大量金银、战马。张献忠的妻子、儿子也被俘虏。张献忠带了1000名骑兵,从湖广转移到四川。杨嗣昌跟踪追击,把行辕迁到重庆,准备在四川消灭起义军。
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发现杨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明军,突然带兵离开四川,往东转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杨嗣昌大军远远甩在后边。到了湖广当阳,遇到另一支明军堵截,张献忠派义军将领罗汝才留在当阳,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奔襄阳。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领兵混进襄阳城去。当天晚上,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好几处放火,全城的百姓从睡梦里惊醒,发现到处火光冲天,全城大乱。在混乱中,起义军打开城门,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起义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杀了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得到襄阳失陷,亲王被杀的消息,害怕崇祯帝怪罪,只好畏罪自杀。
建立大西国,镇压起义军
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张献忠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同年,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权。不久,义军攻克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八月攻陷成都,明朝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当了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政治上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颁行《通天历》,并开科取士,选拔30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地方官;经济上,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同时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分兵120营,并四面出击,逐渐占据了四川省全境。
清顺治二年(1645)十一月,清朝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同时派人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更坚定了抗清的决心,一方面与明朝在四川的残余军队、地主武装对抗;另一方面和清军作激烈的斗争。
顺治三年(1646)初,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张献忠大败,退回成都。七月,为了到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北上迎击清军。临行前,张献忠在四川进行空前的烧杀破坏,以开科取士为名,杀士子于青羊宫,又坑杀成都民众于中园,杀明朝卫军98万,遣四将军分屠各县,将亿万宝物掷入锦江,决水放流,自谓“无为后人有也”,残忍至极。
十一月,张献忠大军扎营于西充凤凰山。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对农民军发起突然袭击。二十七日晨,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却不幸中箭身亡,时年仅41岁。余部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20年,直到清朝康熙初年。
福州船政局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近代中国的海防虚弱,国门洞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举国上下都认识到,必须效仿西方,建立一支拥有新式舰船的海军。
自行造舰
建立一支近代海军,如何获得新式舰船和武器,洋务派内部出现了“购舰”和“造舰”两派。购舰派主张直接从西方国家购置舰船,但不久前的“阿思本舰队”事件(1862年,清政府决定由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英人李泰国经办向英国购买舰船。次年,李泰国聘请英海军上校阿思本为总司令,与阿思本签订了中国政府实际不能管理、指挥阿思本舰队的条款。最后,清政府未能争取到指挥权,只得将刚买来的舰船又驶回英国变卖,第一次建立近代舰队的尝试以损失数十万两白银而告终。)证明,完全依靠西方国家建立的舰队将使国家的主权受到严重削弱,因此造舰派占了上风。造舰派的主张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自己建立海军工厂,建造舰船,并自主培养海军人才。
闽浙总督左宗棠就是造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治五年(1866)春,左宗棠上书朝廷说:如果要巩固海防,必须先整顿海军;如果要整顿海军,必须自行建造舰船。
第一个海军船厂
清政府批准造船奏议后,由福建海关拨出船政经费,左宗棠立即着手在福州马尾筹备建厂事宜。福州船政局开工后不久,因西北军情紧急,左宗棠被调往陕甘,主持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被推荐接管船政局,任总理船政大臣。
同治七年(1868)夏,在沈葆桢的主持下,船政局基本建成。船政局占地约600亩,拥有各种车间数十处,以及4座船台和1座铁制浮船坞,员工多达3000多人,在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船厂。同治八年五月一日(1869年6月10日),福州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该船属于木壳蒸汽轮船,船身长238尺,宽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吨,载重450吨,螺旋桨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9月25日,沈葆桢登船试航试炮成功,标志着历经艰辛的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开始起步。
但是早期的中国洋务派人士对于海军建设认识不足,比如左宗棠就提出:船政局建造的军舰应当同时具备运输和作战的功能,平时用来航运盈利,战时作为军舰作战。这使得福州船政局早期建造的军舰大多属于不伦不类的武装运输舰。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8月23日的马江海战,大部分由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军舰组成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尽管造成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避战求和,但舰船作战效能低下也是原因之一。但不管怎么说,福州船政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海军船厂,据统计,1866年~1907年,船政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从1874年起,造船业务从由西方人担任技术总监改由中国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肋兵船和铁肋巡海快船(即巡洋舰),并自行建造了复式蒸汽轮机。甲午战争之后到1907年间,又先后造成7艘。
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的收复是暗弱无能的晚清历史中,最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在加强海防还是收复新疆的讨论上,左宗棠坚持收复新疆,并为维护祖国主权建立了卓越功勋。
楚地狂生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但后来三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左宗棠因此死了仕进的心,不再应考,转而研究兵法。不久之后,两江总督陶澍病故,左宗棠受友人之托,到安化陶府中当了陶澍之子陶桄的私塾老师。左宗棠在陶家这一待就是8年,在教书之余,左宗棠饱读陶家藏书和陶澍所写奏稿,自此学问和见识大有长进。
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曾请左宗棠去任上帮忙,左宗棠因为舍不得离开陶桄而没有去。但林则徐一直念念不忘,在返乡路过长沙时,特意约左宗棠在舟中相见,一晚上抵足而谈,对左宗棠很是赏识,时人将此事美誉为“湘舟夜话”。左宗棠在未做官时曾自比为诸葛亮,听到这话的人都以他为“狂生”,但陶澍的女婿胡林翼独独推崇左宗棠,称他为“近日楚才第一”。
咸丰元年(1851),左宗棠已经39岁了,太平天国起义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遇。次年,在胡林翼的劝说下,左宗棠投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门下,做了一名幕僚,逐渐开始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之后的几年里,左宗棠因为屡立大功,被清政府任命为兵部郎中。咸丰九年(1860),石达开率太平军进入湘南,直逼衡阳、宝庆,左宗棠奉命召集民团在宝庆击败太平军。第二年,左宗棠又协助曾国藩办理军务,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开赴江西、安徽作战。咸丰十一年十二月(1862年1月),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后又升迁至浙闽总督。
收复新疆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主持镇压西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侵入新疆地区的浩罕国高级军官阿古柏(原为新疆人,后窜入浩罕国),在天山南路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之国”),并向天山以北扩张。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早就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乘此机会占据了伊犁,英国也意图染指西北;而在东南沿海,日本派兵窥伺台湾。于是清廷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认为二者不能兼顾,主张放弃新疆,把原本用于西北边境的饷银用来加强海防。左宗棠坚决反对这一提议,认为在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会招致英、俄等国家的渗透。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此时的左宗棠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
自康熙帝时起,西北的军事就一直是“打粮草”,谁的后勤做得好,谁获胜的可能性就大。左宗棠深知这点,他顶住朝廷上催他进军的压力,本着自己“缓进速战”的方针,按部就班地做好后勤工作。光绪二年(1876),他才进驻肃州(今甘肃酒泉),根据新疆地形的特点,提出“先北后南”的方针,命令部将刘锦棠率大军进驻,在攻克了迪化(今乌鲁木齐)之后,左宗棠兵分两路南下,越过天山,收复了吐鲁番。阿古柏只好逃至库尔勒,不久服毒自杀。
英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李鸿章提出代阿古柏乞降为“属国”。左宗棠闻言大怒,断然予以拒绝,指出英国人“代为请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左宗棠率部再接再厉进军南疆,于光绪四年(1878)攻克喀什、和阗等城,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紧接着,他部署军力,准备收复被沙皇俄国占据的伊犁等地。沙俄因为阿古柏的残余势力已经彻底失败,他们独力难支,便同意与清政府进行谈判。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交涉,中俄两国于光绪七年(1881)签订了《伊犁条约》。清政府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领土。但由于种种原因,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和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被沙俄强行占据。
后来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这样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是近百年历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甚至是整个世界。”
天津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各地民众和教堂的冲突频发,天津教案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事件之一。这固然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传教士的特权过多,一些传教士与教民依仗特权,为非作恶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回避有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缘故。
拐骗儿童案
同治元年(1862),法国在天津望海楼一带强买了有“永久租用权”的15亩土地。同治八年(1869),法国传教士谢福音在望海楼旧址上盖了一座天主教堂,当地人称为“望海楼教堂”。不远处一座收养中国孤儿的“仁慈堂”也是法国传教士所建。同治九年(1870)五月,仁慈堂里发生瘟疫,几十名孤儿相继死亡,传教士把孤儿尸体草草埋在郊外。这些埋得很浅的棺木被野狗扒出,里面的尸体多被吃去脏腑,其状惨不忍睹。这引起了中国群众极大的不满,人们传说洋人会把小孩“剖心剜目,取其双睛,以睛为饵……混以中国铅百斤,可煎银八斤!”几乎同时,天津发生了多起拐骗儿童案,嫌疑人被官府抓获后,都供认是受望海楼教堂教民的指使。两相印证,在天津市民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士绅开始在孔庙集会,学生罢课,反洋教的“揭帖”(即传单)贴满了大街小巷,要求官府惩办洋教,拆除教堂。
教案发生的过程
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将拐卖儿童的犯人押往教堂对质,意图搜查出埋在教堂内的“一坛子小孩儿眼睛”。大批看热闹的群众都聚集在教堂周围,传教士谢福音看见这样的阵势,慌了手脚,他放出教堂内豢养的恶犬,还指挥教民手持棍棒驱赶四周的人。群众奋起反击,将教堂的门窗砸毁。法国驻天津总领事丰大业听闻此事,就和秘书一起去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要求崇厚出兵弹压。在没有得到满意答复的情况下,丰大业掏出火枪对着崇厚连开两枪,但都没击中。丰大业和秘书两个人就把通商衙门里的家具器物砸毁后扬长而去。两人在回领事馆的途中,遇上天津知县刘杰,一语不合,丰大业又掏枪射击,这次击中了刘杰的随从高升。这一举动惹恼了围观的群众,大家一拥而上,当场打死丰大业。此后,民众又向教堂蜂拥而去,打死了传教士谢福音、修女、洋商、洋职员等20多人,并焚烧了望海楼教堂、仁慈堂、法国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数所。这一举动给了列强以口实,法、英、俄、德、比利时、西班牙等七国的舰队集结在天津、烟台,要求严惩闹事之人。
卑躬屈膝结案
迫于压力,清政府立刻任命直隶总督曾国藩赶到天津处理教案问题。曾国藩到达天津后,经过调查,认定双方都有过错:“教民欺负百姓,教士庇护教民,领事庇护教士。”而“挖眼剖心,全系谣传,毫无实据”。可民众并不这样认为,京津两地谣传:“烧毁教堂的时候从里面挖出了人眼、人心等东西,并且都交给了崇厚收藏。曾国藩一来,这些东西就都不见了。”谣言越传越广,以至于曾国藩贴出的说明情况的告示,一到晚上便被人撕毁;更有甚者在告示所署“曾国藩”的名字上挂一缕白麻,表示曾国藩为洋人披麻戴孝,卖国求荣。
曾国藩本就是抱病而来,至此心力交瘁,一病不起。清政府只好派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了赶紧结束与列强的争执,草草结案,处死了烧毁教堂的马宏亮等群众20人,充军25人,把天津知府、知县发配至黑龙江,派崇厚去法国“谢罪”,并赔付法国白银46万两。天津教案以中国又一次向列强屈膝下跪而告终。但这一事件给天津的法国传教士以极大的震撼,从此不敢到租界以外传教。不久,直隶(今河北)、江西、福建等省,也都爆发了各种形式的针对教堂和教民的斗争,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反教斗争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