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惊蛰

6100338dea355.gif

惊蛰,是春季第3个节气,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惊蛰》正文

惊蛰时间点在3月5到6日之间,蛰是藏的意思,惊即惊醒。惊蛰就是春雷的响声把藏起来冬眠的动物惊醒,是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春雷是惊蛰节气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古人在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拜雷公,祈求雷公保佑平安。

根据惊蛰这天的天气,还可以预测以后的天气,比如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来过冬。惊蛰季雷声起,冬去春来,大地的温度和湿度都逐渐升高,接近地面的温湿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交汇碰撞,就会形成雷电。

雷电能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山桃花开了,漫山遍野如花海一般。山桃花开得早,还是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杆很短,或者几乎没有,看上去像贴着树干开的。

除了山桃花以外,桃花还有很多种类。花瓣的颜色和数量也各不相同,人们常说的桃红柳绿就是明媚春日里最惹人喜爱的景观。

春雷乍响,睡了一冬的动物苏醒了,他们从地底下爬出来,开始活动。古时候,人们以为冬眠的青蛙、蛇、蟾蜍、蚯蚓、熊和昆虫是被雷声惊醒才爬出洞穴,而实际情况是到了惊蛰节气,气温回升很快,地下的温度开始升高。对温度敏感的冬眠动物,本能地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体温开始回升,新陈代谢逐渐正常了。肚子饿了,要起来寻找食物了,这才是冬眠动物苏醒的真正原因。

村里田间到处是黄鹂鸟和斑鸠的歌声,原本活跃的鹰躲起来繁殖后代,反而不太能见到了。古语说:九尽杨花开,农活儿一起来;惊蛰不把地,好像蒸笼跑了气;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

早春土壤水分比较充足,土地尚未完全解冻。春播地经过漫长冬季的风化作用,地表结上了一薄层硬皮,蒸发水分的土壤毛细管较多,造成耕地不仅可以切断毛细管,还能形成一薄层细脆的干土覆盖于地表,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那怕春雷阵阵,村里人仍然忙着施肥、犁地、坝地、清理沟渠,保证春播的顺利进行。

二月二龙抬头,惊蛰节气里会遇上农历节日二月二。人们认为,这天是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北方流行在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惊蛰吃梨,惊蛰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引起咳嗽。有些地方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可以止咳化痰,滋润肺部,缓解天气引起的不适。有关惊蛰的诗句有《仲春遘时雨》,作者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