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占据较大的比例,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心灵交流的效果,是学生掌握知识,发散思想,培养美学观,净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是逐步发展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能否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大形势的推动下,通过所有教师的不懈努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讨论式教学增多,教学教具多样化,课文的外延扩大,教师对学生的美学修养施加了更多的影响,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相比课程改革前,课堂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效果显着。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追求形式化、教学方法固定呆板等实际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采用问卷法、资料查询法、谈话法、改革试点等多种方法,通过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学效果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找出了部分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在小学进行试点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当代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对阅读的认识理解,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功利化导致阅读目的歪曲

  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升学考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能够取得阅读上的高分,把阅读考试作为日常阅读训练的根本出发点,根据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设置大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与阅读课文之间的交流时间减少,学生自我控制阅读进程、自我领悟课文内容的时间也少[1].大量问题消耗了学生上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时刻准备回答教师可能提问的问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领悟交流。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做题训练,学生并没有积极真正地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去,也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容和内涵,久而久之,形成了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阅读后收获很小且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的怪现象。

  2. 阅读侧重点转移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说服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但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训练字词句篇的理解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忽视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甚至个别教师直接将阅读训练替代阅读教学,把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直接当作阅读训练教材,设计训练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训练,这种方法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学生们经常抓不住课文的关键语句,产生了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和消化障碍,导致阅读能力停滞不前。


  3. 学生的自主阅读被教师的思考和经验代替

  

  小学生接触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用教师自我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盲目代替了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表面上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变多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但学生与课文的对话机会却减少了。教师采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学习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内容,但缺少语言的间接应用能力,这都是由于没有思考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而导致阅读能力没有实际提高的原因[2 ~3].教师应该了解、尊重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体验和思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课堂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找到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而没有完整地阅读课文,更有甚者直接跳到带有问题的几个段落,而对其他段落视而不见,忽略了段落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缺少对课文的深入体会。

  4. 课外阅读松散化

  学生对课外阅读一直保持很高的热情,对课外知识充满向往,课堂上,由于阅读教学流程化,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学生没有清晰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十分困难,经常是有什么材料就读什么,喜欢的内容就细细品读,不喜欢的随便看看。缺乏时间的统筹安排,缺乏教师的阅读指导,部分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认为课外阅读与教师无关,缺少必要的指点。学生这样易形成不好的阅读习惯,纵然遇见好书也没有细读的准备。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过程,这好比学生在学校里精读个别文章就是为了将来理解成其他文章一样。掌握课堂内容,再延伸课外内容,它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

  5. 教师盲目扩充阅读内容,学生的研究讨论缺乏核心内容

  在新课程要求的影响下,大语文观使语文教学的内涵不断壮大,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内容和内涵的扩充。外加上语文阅读教材自己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很多知识汇聚在教材文本之中,课文拓展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必然,教师大量延伸课本的知识,让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又关注语文教材课文中其他的学科,指引学生扩展学习。同时,教师更重视知识的拓展,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对于课文的基本内容,阅读技巧的培养,文本中写作能力的运用,语言结构规律等没有得到教师有效的关注,类似这样的拓展对于语文教学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建议

  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不单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活泼的修养身心的过程。在掌握内容的基本前提下,做到阅读教学和身心灵魂的融会贯通,将阅读内容与修养自身的文学能力和身心健康融为一体,才能实现阅读理解的最终目标。笔者针对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问卷法、资料查询法、谈话法和改革试点等多种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阅读教学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采用积极有效的学生参与方式,构建新型课堂

  学生是要以主体的形式参与课堂阅读教学的,阅读教学内容和思维上的理解与扩展是很难被提前约束和规划的。课文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获得对课文深刻的体会,而理解内容,学习体会的教学方式只会扼杀学生的阅读能力。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提前布置多种问题,在教学的进程中努力把学生"引诱"到一条有统一答案的,提前设置的道路上。

  而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条理化"和"启发化"结合起来。问题应该涉及面广,学生的回答必须要经过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以启发性带动学习兴趣,比如"你收获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文章的哪部分?"类似这样的敞开式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4].

  学生更喜欢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启发。比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会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先前设置的教学目标并非绝对不可调整的,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并非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而是看是否真正理解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教学目标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随时纳入可变的部分,着重在课文关键理解点上及时生成相应的阅读目标。

  教学目标的生成和学生当时所处的教学情景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片、语言启发等方法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学生便会以自然、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只是拘泥于一个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心灵交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阅读环境之后相互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生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比如《我和祖父的花园》这类富有浓烈感情的文章,学生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将学生吸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获得自我的情感收获与感情升华。

  2. 教学模型的多样性是实现语言工具性和情感性交融的关键

  阅读教学课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还原教学阅读中本该有的知识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呢? 笔者在调研期间,通过与任课教师交流和观察课堂教学情况,认为教学应该首先建立"教学模型",即依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依据课文内容将不同的课文分成相应的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应该建立一个符合该类型内容特点的教学模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该模型所固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个别课堂浮躁现象严重,学生表面上进行热烈的讨论,但实质上已脱离了课文讨论的核心,个别教师并没有把延伸阅读内容、开阔教学形式作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并没有切实有效地执行大语文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应该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重点,布置不同的讨论方案,对每位学生都提出不同的讨论要求和期望,不断观察、纠正小组讨论的思路,及时肯定讨论的效果[5].让同一小组的学生形成协同工作的朋友关系,以开放的、协同的学习态度指引学生,让小组成员在互相讨论和大家的帮助下得到更大的知识收获。

  3.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在大阅读的教学形势下,阅读教学的宗旨不单单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确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具有良好前瞻性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所在。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学的灯塔,是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显着的根本依据。教学阅读进行前必须确定合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最合理、最灵活的方式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需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等因素,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课文阅读和修养身心合理融合,不单只是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因素为发展目标,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思维扩展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遵循课堂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4. 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衡量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的教学评价具有指引、判断和帮助功能,能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馈,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错误的教学评价可能会扭曲教学目标,教师要时刻观察,时刻注意评价机制反映的问题并积极做出处理。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要及时疏导处理。由于受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难免存在偏差。此刻,教师应该及时启动评价机制,转换思路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2].阅读教学表面上是教授知识,实际上还包括情感的交流与融合。与生俱来的情感一直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积极的课堂评价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小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发言得到了教师的积极评价而倍感骄傲,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以评价促进教学进程,以评价促进浓郁教学氛围的形成才是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的保障。优秀的课堂教学学生经常获取很多额外的收获[5].课堂教学的效果怎么样,即时评价起着很大监督和指导作用,它能促进交互性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即时评价失效,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影响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教学《长征》一文时,课堂上,有的同学特意把"长"字念得很长,这时任课教师立刻严肃地给予否定,实际上,教师如果灵活地应用阅读评价体系,问学生这样读的原因,从而引出长征的距离长、经历时间长,这就是评价体系在起作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果评价体系应用得当,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可以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新的语文课程要求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阅读和探索性阅读,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与美学观点,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总结,找出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阅读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许睿。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错位与异化[J]. 语文建设,2013,(1) : 34-36.

  [2]王阳安。 宋元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8) : 92-97.

  [3]谢宝清。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学法养成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 159-161.

  [4]徐光华。 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5) : 51-53.

  [5]何吉祥。 现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小学阅读教学新走向[J].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5) : 2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