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却远远不止于读书识字,完成一篇篇语文卷子上的阅读理解题。
但“儿童为什么要阅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如儿童的特性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热爱阅读并把自己的学生也引上阅读之旅的米勒老师在其著作《书语者》中的回答是: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像终身读者那样,体会到阅读的回报就是阅读本身。阅读犹如生命中的一门大学课程,拓展我们无数领域里的词汇和背景知识;阅读可以带我们穿越到离开书本就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阅读帮我们找到有着同样问题的朋友,他们能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建议;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见证所有属于人类的高尚、美丽或冷酷;通过书中人物,我们学习如何待人处事;最重要的是,阅读是一种共享行为,它把你和其他读者联结在一起,你们志同道合,经历同样的旅程,同样的奇境,也同样因这些体验而改变。”
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经典著作《欢欣岁月》中也有这样一段话:
对于儿童来说,读到一本好书 ,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愉快地享受了阅读经验的儿童在此过程中得以成长,而他个体的身份也注入了某些新的内容。现在的他将更容易接受心得理念与印象,这一切都将照亮他接下来的全新历程。他获得了某种持久永恒的东西,没有谁能将它夺走。儿童在阅读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他们在生理上的成长一样。一个小孩也许会经过从起初读童话,到阅读关于维京人的书籍,再到对火星感兴趣这样的转变。但是,他永远也不会丧失从童话故事中获得的想象力。阅读有关维京人的书会给予他某种历史感,让他领略人类从过去到现在那条路途的漫长与遥远。对宇宙的疑惑,对除了人类世界意外是否存在其他世界的好奇与揣测,也将长久地停留在他的生命中。所有他心怀喜悦阅读过的书籍,都会成为他未来阅读的基础,它们会促使他萌生出一种想要阅读更多书的渴望与需求。
阅读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体认外物,认知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的直接体验是有限的,大量的认知必须通过阅读来实现。经过最初的认知卡片,小孩子获得对每一个事物的“命名”;不满足于简单的认知后,他们喜欢上了听故事,在大人温暖的怀抱里想象着连续不断的生动画面;许多孩子在听故事中逐渐爱上阅读,不需要依赖成人,便能自己主动去认识世界、融入文化、找到自我。
因此,阅读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阅读不是功利的,而是生活本身的。儿童阅读关乎的,是儿童的成长。
儿童阅读需要什么
我们既已知道阅读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成为终身自主学习者的先决条件,那么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如何培养起来?成人在其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
这里先简单介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知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1991年出版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的“阅读循环圈”理论。
这个理论可简单总结为: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符合孩子兴趣和认知能力的藏书,同时把孩子视为成熟而可信任的读者,能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阅读,并随时提供必要的协助。
道理看似简单,但要把这些都做得尽善尽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选择:
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儿童选书的范围自然取决于他们手中能拥有什么书籍,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成年人。因此,成年人对儿童喜欢什么书,或者说儿童应该喜欢什么书等等这些问题的错误理解,势必将阻碍他们培养儿童对书籍与阅读的热爱的初衷。
保罗·阿扎尔在《书,儿童与成人》一书中提到了他心目中优秀的儿童阅读的书籍,这些原则也被世界儿童阅读推广人所推崇:
忠于艺术本质的书籍;能够给予儿童热爱的画面的书籍;能够唤醒儿童敏感的心灵,但绝非泛滥感情的书籍;尊重游戏的尊严和价值的书籍;知识丰富的书籍,但绝非企图占据课间休息和娱乐时间,以所谓的在丝毫不费力气中就能学到知识为谎言和借口的书籍;向儿童讲述存在中最困难但又是最必需的知识,关于人类心灵的书籍;富有深刻道德感的书籍,但不是那些无需亲身经历,无需任何努力,由最强大的人群来决定其形式模样的道德准则;努力让真理永远存在下去,并且不断推动激发着人们内心生活的书籍。
相对于写给成年人的书,这些优点在童书中显得越发重要和必不可缺。但如果你认为上述选书理念或显抽象和宽泛,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优秀出版社及童书品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新蕾出版社、未来出版社等。绘本大奖系列:凯迪克绘本大奖、格林纳威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纽伯瑞奖、信谊文学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等。知名作者、译者:任溶溶、梅子涵、曹文轩、郑渊洁、汤素兰、伍美珍、杨红樱、罗尔德·达尔、米切尔·恩德等。阅读推广人/组织的推荐:阿甲、方素珍、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点灯人教育、新阅读研究所、北京天下溪公益图书平台、深圳多阅公益等。经典工具书中的推荐:《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朗读手册》《好绘本如何好》《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等。
在“选择”这一要素中,图书储备是第一步,而可使用、接近、展示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涉及到的便是阅读环境的打造,读者若有兴趣可细读上面介绍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在家庭阅读层面,家长与孩子共同打造自己的亲子阅读角。而校园阅读层面,则是学校的图书馆、班级阅读角,乃至读书走廊、开放书吧的环境营造了。
阅读和反应:
每个人都是读者。以阅读意愿来分,读者的类型有3种。而不同类型的小读者,我们也需要用不同的策略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发展型读者:他们并不一定排斥阅读,只是认为自己也许永远不可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怀有自卑感。
——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独立阅读和清晰的阅读指导。
2、休眠型读者:既无阅读兴趣,也无阅读动力。
——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选择和重视自主阅读的课堂环境。
3、地下型读者:他们是阅读中的佼佼者,但认为学校或者说成年人规定的阅读与他们喜欢的阅读完全是两码事。
——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其阅读兴趣,并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
(此处划分依据引自唐娜琳·米勒(Donalyn Miller) 的《书语者》)
阅读时间的保证和充分自主的阅读选择是让孩子发现阅读乐趣的基础。读到这里的你或许郁闷了:怎能说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呢,可孩子根本不喜欢把时间花在阅读上呀!怎么可以让小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呢,如果他都只看那些没营养甚至有害的图书岂不更糟?
可试想,如果孩子在学校只是不断上课学习新知识,回到家里则是埋头做作业,哪里有探索阅读世界的时间呢?
如果家长在家总是低头刷手机,孩子怎会主动去书山中寻宝呢?老师课上只讲授硬知识,从不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孩子又怎能体会到书海泛舟为乐事而非苦旅?
如果你从不知道孩子平时喜欢观察什么、讨论什么,你要如何让他爱上阅读呢,以及引导其阅读?
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有成效的努力在于对阅读的重视和对孩子的耐心与信任。我总结了几点如下:
校园层面上
1、提供固定的课堂阅读时间。并不需要太多,每次15分钟,把热身练习时间变为阅读时间,或许更容易让孩子进入课堂状态。
2、开展有体系的阅读课程或阅读活动。各科老师可与图书馆老师共同筹划与制定策略,让阅读更丰富多元。
3、图书馆馆长、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无论是堂上还是课间,试着分享自己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或吐槽那些“读不下去的书”,相信孩子们都十分有兴趣去看一看。
家庭层面上
1、要了解和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喜爱车辆的小男孩,《移动的积木》(积木堆成了各种交通工具)、《垃圾车》《蓝色小卡车》“开车出发系列”“铃木守的车世界”《最酷最全的交通工具》等等你都可以买来让他进一步探索。从车辆到交通工具、科技发明,不妨与他一同发现未知的奥妙。
2、和孩子共享阅读的好时光。若是低龄儿童,每天在孩子睡觉前关掉电视,把你精心挑选的、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书读给他听,哪怕是15分钟,你会发现收获的可不单是孩子阅读兴趣的增长喔。若是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那么睡前或是某个午后,静静的阅读,你们可以各读各的书,那是真正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呢。
3、鼓励孩子阅读,并和他谈阅读的感受。如果你经常因为孩子学习有进步、表现好,带他到肯德基去;那么你可以试试带孩子到书店去,让他购买他喜欢的图书。在他阅读的时候,给他尽可能多的鼓励,如果可能,和他谈谈你和他共读一本书以后的感受。
选择、阅读、反应三个要素形成闭环,而“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这是置于中间的最关键要素。所以,当你在想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之前,自己先成为终身阅读者是首要任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