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稻、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芒种节气作为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是一个播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因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农谚“芒种忙,忙着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芒种》全文
收麦子了,大人们在田里一刻不停的忙着,想赶在下雨前,把金黄色的麦子全收割完。小孩也被分配了任务,到大人割过一遍的麦地里捡麦穗儿。牙牙和小伙伴们比赛,看谁捡的又多又快。每次捡到一颗金灿灿的麦穗,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芒种时间点在6月5日至7日之间。芒种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的作物成熟了,而谷薯类夏播作物可以播种了。忙收又忙种,农民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芒种一到,春天绽放的花朵已经凋谢,荫浓叶厚的盛夏即将来临。民间旧时有送花神的习俗,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时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真正炎热的夏天开始了。南方即将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期,这样的天气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芒种前后天气多变,收割麦子要抓紧时间。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合欢树开花了,绿油油的叶子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合欢花的外形就像一把小扇子,颜色鲜艳,气味芳香,它的叶子会在白天张开,夜里合拢进入睡眠状态。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的摧残。
在南方芒种时节,有煮青梅的习俗。每年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新鲜的梅子味道酸涩,需要加工后才能吃,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三国演义中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不妨找来读读。
螳螂去年秋天产下的卵开始破壳,生出小螳螂。螳螂有保护色,有的还有拟态,这能让它们看起来与周围环境相似,既可以躲避天敌,又可以在等候或接近猎物时,不易被发现。螳螂是肉食性昆虫,捕猎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它能消灭很多虫害,所以对人类有益。一般来说,螳螂只能捕食活的猎物,而且只捕食生活在花卉、叶子、树枝或地面上的昆虫,不捕食在飞翔中的猎物。尽管许多种类的螳螂有羽翼,但他们很少用它来飞翔。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多数会赶在芒种期间,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小朋友们还可以在手臂上系上五彩线,或者用硬纸做成粽子的形状,再缠上好看的五色线,戴在脖子上。粽子好吃又好看,包粽子也并不难学。只要提前把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准备好,将糯米或黄米、枣、粽叶放在凉水里浸泡一天,就可以包粽子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芒种时节,南方开始持续的阴雨天,正好赶上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成为梅雨,这段时间就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温度高,衣服容易发霉,所以梅雨又被叫做霉雨,发霉的霉。农谚说,麦收如救火,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夏天正是多雨的时候,收割麦子要如同虎口夺粮,与时间赛跑,否则下雨后麦子倒在田里,就会发霉、发芽而不能使用了。农民们收割完成熟的小麦、油菜、豌豆,就要忙着播种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了。
描写芒种时节的诗句有宋代范成大所写《梅雨五绝》: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