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立秋》正文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立秋,秋天到了,牙牙可要忙坏了。她每天一起床就跑到葡萄架下,看看青青的葡萄有没有长大;再跑到桃树下,看看桃子有没有变红;然后再跑去菜园里,看看向日葵有没有结籽。爷爷笑着说,“牙牙要变成观察大王啦!我们可以画一个表格,把观察到的变化记录下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长大成熟的。”在爷爷的帮助下,牙牙很快制作了一张秋天计划表。
叶子落了,牙牙遇见好看的总要捡几片,把他们带回家夹在厚厚的书里,再过几天拿出来看,叶子已经压成平整的标本了,这样就能把今年的叶子保留好久。立秋时节里最受欢迎的节日就是七夕节,这一天村里的女孩子都会在院子里摆个桌子,放上瓜果和香烛向织女祈求智慧和巧手艺。牙牙一早就跟着奶奶去摘新鲜的桃子,奶奶还特意给牙牙摘了一朵大大的葵花准备摆在桌子上。
立秋时间点在8月7日至9日之间,秋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代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此时暑气难消,离真正入秋还有一段时间。根据气象学的标准,当后平均气温稳定在摄氏22度以上时,为夏季开始。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10至22℃之间,为春季和秋季。判断一个地方是否入秋,只要看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是否稳定在10至22℃之间就可以了。
立秋后,早晚开始变得凉爽,但白天依然炎热,三伏天的末伏就在立秋之后。农谚说,秋后一伏晒死老牛。人们把立秋后,短期回热的天气叫做秋老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立秋三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时节,葵花正开得灿烂,它有着圆圆的花盘,金黄色的花瓣,长得像小太阳。它的花盘随着太阳东升西落而转动,所以被称为向日葵。向日葵的茎、杆直直的,叶子大大的,花盘会不停的吸收养分,越长越大,孕育出一颗颗小小的果实。到了深秋,人们便可以吃到美味的葵花籽了。
红薯薯块膨大,棉花进入结苓盛期,玉米抽雄吐丝进入开花授粉结籽的关键生长期,大豆结出了豆荚。桃子熟了,沉甸甸的挂在树上,让人真想马上摘一个尝尝,可桃子表面有很多毛毛。如果碰到皮肤就会使皮肤发痒,所以摘完桃子记得先把手和桃子都洗干净,再美美的享用吧。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他们在鹊桥相会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晚上,姑娘们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也叫七巧节。
立秋这一天民间流行用秤称人,把体重与立夏时对比,看看是否消瘦了。因为夏天天气热,人容易没有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得办法是吃各种各样的肉,这叫贴秋膘。
秋天到了,秋蝉卖力的鸣叫。随着秋天的来临,他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其实蝉的寿命很长,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黑暗的地下度过。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描写立秋的诗句有:宋代刘翰的《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