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倾其一生,都在为孩子努力。
忙事业,忙赚钱,希望给更优渥的生活条件,更好的学习环境。
可有时却发现,我们给的并非孩子想要的,便与孩子渐行渐远。
而孩子的成长,又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过期弥补无效。
其实,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该花时间学习和投资的事业。
看过这样一句话:“学校只是一个提供学习的场所,而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德育品行的养成,老师的责任只是辅助,其根本还是在于家长。”
老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而育人的职责在于父母。
孩子成长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可追溯到与父母的关系中。
孩子的事,父母最该反思自己。
其实,看孩子从小的品行习惯,就能够窥探他以后成为怎样的人。
而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教育,教在老师,育在父母。
养好孩子,父母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珍·尼尔森博士曾说:“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重要性,因内心有爱时,人才会更幸福。
而这取决于,父母是否愿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无条件的爱。
《少年说》有一期叫“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需要你,但你却在看手机。
其实,低质量的陪伴不如高质量的短暂相处。
奥巴马曾自豪地说:“我未必是一个好总统,但我一定是个好父亲。因为在长达21个月的竞选时间里,我从来没有错过一次女儿们的家长会。”
奥巴马无论身居何位,有多忙,尽量每晚都和女儿共进晚餐,并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重要日子,从不缺席。
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女儿高质量的陪伴。
女儿感受到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才让她们更优秀。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她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被爱围绕。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她们被足够的爱滋养,生活会更从容淡定。”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底气,也是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开学第一课》上,董卿说过这么一段话: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一个人事业上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在教育子女上失败的缺憾!
因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夏天杜华备受关注。
杜华工作很忙,忙到快生孩子时,还在谈工作,她跟老板说:“你能不能给我几个小时,我先把小孩给生下来。”
她是位拼命三郎,产后一个月,便开始创业。
自己创业11年,儿子也11岁了。
她的付出让事业很成功,并且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却在教育孩子上显得力不从心。
杜华平时很少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由姥姥带大。
因长辈从小的溺爱,让儿子赵楚苌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不给玩平板电脑,他便直接伸手打姥姥,还怼姥姥听不懂人话……
杜华深知孩子被惯坏,便让孩子参加《变形记》去体验生活,希望改正。
俞敏洪曾说过:“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问题”。
赵楚苌也曾在节目中说:“我任性,其实是想留住妈妈。”
杜华承认自己太忙,导致孩子存在很多问题,后悔错过孩子成长,亏欠孩子很多。
她自责又无奈地说:“作为妈妈是很失分的。”
钱是挣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便无法弥补。
颜如晶说过一番话,让人记忆深刻:“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我不想错过你的后半生,也请你一起见证我的前半生。”
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无法替代。
千万别让孩子用一生修复缺憾的童年。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终其一生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才是我们最该学习的事。
其实,养好孩子,也是父母自己的一场修行。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世界关系的投射。”
当父母和孩子有爱相处,孩子便有力量面对一切。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是陪孩子成长的意义。
“养育”好孩子,是父母更重要的事业。